佩戴首饰需注意材质安全

发布时间:2025-08-19 09:56:02 作者: 不锈钢饰品

  近日,一位网友发视频称自己在意大利中古集市上买到了一条来自1970年的项链,却在佩戴后的第二天早上,脖子变得又红又肿,奇痒难耐。眼看皮肤受损的面积慢慢的变大,便赶紧去药店找医生开药,结果医生确诊她为镍金属中毒。

  其实,一些耳环、项链、手镯等饰品里含有重金属引起皮肤过敏的情况并不少见,但导致中毒的风险并不高。南京明基医院皮肤科主任康莉表示,从这位网友视频中呈现出的皮肤状态来看,更可能是镍过敏导致的接触性皮炎,“如果是镍中毒,会在一段时间内出现头昏头痛、恶心呕吐、呼吸困难等症状。一般来说,只有高浓度的镍才会引起急性中毒,低浓度镍长期吸收也有几率发生慢性中毒,但一般影响的是神经系统、呼吸系统等。而即便皮肤有一点破损,在佩戴含有镍的饰品后,发生中毒的可能性也非常小。”

  “在门诊,若遇到局部反复发生湿疹的患者,我们会建议其做斑贴试验来寻找可能的接触性致敏物,这与食物或吸入物引起的过敏是完全不同的反应。”康莉说,在没有明确致敏物前,皮肤由于长期接触致敏物导致其处于敏感状态,加上搔抓等刺激可在接触部位发生慢性湿疹样改变,临床常诊断为慢性湿疹,但其本质是慢性接触性皮炎,去除致敏物后经过治疗可完全恢复。

  在可能引起过敏的金属中,最为普遍的金属成分就是镍了。镍不仅有高稳定性和抵抗腐蚀能力,且价格低廉、光泽度高,所以会大范围的应用在耳环、项链、手链等饰品和眼镜框、皮带扣、纽扣或表带等日用品中。研究表明,镍离子在汗液的作用下更容易溶出,所以在夏季或潮湿环境中佩戴含镍饰品更容易引发过敏。

  此外,经长时间使用后因磨损导致表面镀层受损,镍离子更容易接触皮肤,这是一些金属制作的产品早期使用无反应,1~2年后才导致皮肤过敏的原因。必须要格外注意的是,早期局部发生镍接触性皮炎后,若因皮肤破损导致镍吸收入人体,则可能会发生全身的过敏性皮炎(系统性接触性皮炎)。

  康莉提醒,最优选择低敏、安全材质的饰品,如足金、足银、钛、陶瓷等;避免皮肤破损时佩戴;运动、洗澡时取下;定期清洁首饰,注意佩戴卫生。

  一旦发现金属制作的产品有磨损,需密切观察皮肤反应或按时换。假如慢慢的出现过敏反应,应立即取下首饰,外用激素药膏(如氢化可的松),严重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