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积极践行陕西文化“走出去”战略,由陕西省委宣传部指导,陕西省文化厅主办,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和陕西省戏剧家协会承办的日晚在上海正式拉开序幕。作为此次活动的首场演出,陕西省戏曲研究院携秦腔现代戏《项链》在上海云峰剧院精彩亮相。上海市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沈伟民、著名导演陈薪伊与千余名上海观众一同观看了演出。秦腔《项链》首次走出陕西演出,大秦正音在黄浦江畔赢得开门红。
两个小时的演出中,观众们始终被借项链、丢项链、还项链这条主线牵引,沉浸在韩雪莹与王亚先、傅丽丽与黄柏钧、韩二龙与贾三妮三对夫妇之间的矛盾纠葛中,通过韩雪莹的自我救赎引发对真实的生活种种的强烈反思。李梅饰演的韩雪莹,在剧中巧妙运用了圆场、平转、翻身、挫步、云步、退步等十几种传统戏曲程式,通过大段的内心咏叹,将自己的心灵煎熬,世俗社会的诚信弊端及个人灵魂的步步救赎一一展现。深厚的艺术功力,不仅让人物鲜活、丰满,而且体现了现代戏对传统戏曲的继承与创新。尤其是,当一切云开雾散,韩雪莹在剧末回顾三年来从违背本性到不断纠偏、浴火涅槃的核心唱段,或启口轻圆、婉转自如,或声情并茂、韵浓味醇,或黄钟大吕,激越奔放,既有人生沧桑的感悟流淌,更现精神境界的高远静穆、诚信光芒,霎时点燃了现场观众的热情,叫好声、掌声、欢呼声如潮水般涌来。
演出结束后,上海市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沈伟民向秦腔《项链》剧组的上海首场演出成功表示热烈祝贺。著名导演陈薪伊俨然成为秦腔和陕西省戏曲研究院的推荐人,不仅在开演前热情致辞,向上海观众极力推荐秦腔、推荐剧院、推荐《项链》,而且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对该剧给予极大的肯定:“这部剧非常好,李梅和台上的演员演得好,单从现场观众的情绪就能看出来。剧本也编得好,它把现代社会的弊病和莫泊桑时代的弊病基于同一根源却表现出的不同特点和当代中国现存的问题很好的融入一体。秦腔是中国最古老的剧种,是中国戏曲的母体,能够把当下中国最现代的问题融入秦腔,并且通过人性化、个性化的性格冲突来得以表现,就是上乘之作。”
上海人民大舞台国际文化娱乐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建兵作为此次秦腔剧目的引进者,在西北大学读书期间,就对中国民间传统文化,特别是中国的戏曲非常感兴趣:“这次有机会,能把西北戏曲的代表剧种秦腔的两部优秀剧目《项链》《再续红梅缘》引进海纳百川的上海,在可以容纳1500人的云峰剧院演出,演出前一天剧院的票就基本售罄,而且从演出效果能够正常的看到,上海观众十分喜爱。以后,我们要把更多像秦腔这样优秀的戏曲引到上海来,为上海人民服务。”
霜月萧萧霜飞寒,演出虽在霜降当晚,但是上海戏迷的热情却丝毫未减。大家纷纷涌到台前,用鲜花、掌声表达对秦腔的敬意及对“秦腔一枝梅”的喜爱。为了回报观众,演员们在多次谢幕之后,李梅院长又临时加唱了《十五贯》选段,再一次引爆了全场的热情。李院长深情地说道:“任何一个人都是一片单薄的雪花,如果人人自弃,雪山必然崩塌;但是,当每一片雪花都能坚守自身价值与责任,雪山就会屹立不倒。戏曲作为中国优良历史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寓教于乐是其重要价值体现。秦腔《项链》从莫泊桑小说中汲取灵感,通过讲述中国故事,展现中国精神,以社会道德底线的崩塌引起人们的警醒、反思与救赎。上海是一个国际化的都市,上海的观众也非常有文化,以前我们的戏就多次来过上海,以后我们还会来,加强西部文化与东部文化的交流,也希望秦腔能由此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项链》的成功演出,以秦腔的巨大感染力和思想内容的深刻性赢得了上海市民的喜爱。陈树军先生是地地道道的上海人,今天第一次观看秦腔,就获得了极为震撼的艺术体验:“我没有想到用秦腔可以改编莫泊桑大师级的作品。在祖国戏剧百花园中,秦腔是极具代表性的剧种,唱腔高亢激昂,宛转悠扬。作为南方的观众,我们虽然对秦腔不太了解,但是今晚观众们的热情欢呼和强烈反应,就证明了陕西秦腔的魅力!希望秦腔以后每年都能来上海,能融入进上海国际化大舞台。
龚先生是看过秦腔的老观众:“我们上海人对秦腔还是很陌生的。我第一次带同事来看秦腔,是去年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在上海演出的传统戏《锁麟囊》,今天又看了现代剧《项链》,无论是秦腔古装戏,还是现代戏都很精彩。秦腔的曲调好听,故事感人,能让人产生兴趣。我们就是由陌生到感兴趣、再到热爱秦腔。我希望秦腔慢慢的变好,能在我们上海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此次演出,还得到上海宝山沪剧团等兄弟单位及沪上秦声剧社、上海陕西商会及上海咸阳商会的热情支持。许多陕西乡党在开演前早早就来到剧场,能在上海听到乡音,更是激动万分。在上海工作50年的陕西老乡激动地说:“离开故乡多年,今天一听到熟悉的乡音,就像回到了家乡一样。看到那么多人喜欢咱们秦腔,作为陕西人,我很骄傲。希望秦腔能经常走出陕西,走向全国。”
《项链》带来的秦腔热已然兴起,10月25日,陕西省戏曲研究院院长李梅领衔主演的大型秦腔传统剧《再续红梅缘》,将再次亮相云峰剧院,以秦腔回归传统的形式展现西部文化的魅力和风采。